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大讲堂 » 一线教师 » 正文

关于体育课练习密度你知道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19  浏览次数:920
       一般都认为,量和强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两个基本要素。

负荷量一般包括练习的时间、次数、距离、重量等因素,如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上一共跑了多长时间或多长距离;一般来说,学生在体育课上从事练习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距离越长,他所承受运动负荷的量就越大。

负荷强度一般包括运动的速度、用力程度及动作难度等因素。如学生用什么样的速度跑完一个50米;立定跳远时是接近自己的最好成绩还是敷衍了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运动的强度,进而对运动负荷的总量度产生影响。

怎样测评体育课上学生运动的量和强度呢?首先,运动的量与练习时间具有非常高的关联性,而且次数、距离等因素也会对练习时间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综合反映练习时间的指标——练习密度,作为重要数据之一,用来综合评价运动负荷的量之大小。

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测评与调控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身体练习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比。适宜的练习密度对于突显体育课程性质,强化身体练习,高效利用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练习密度的测量

最简便的体育课练习密度测量方法是,测量人员选择一位受测学生,用一块可以暂停并连续计时的秒表,连续记下这位学生一节课上的所有练习时间,然后求出与全课总时间的比,便是该课的练习密度。这种方法不用做专门记录,一个人便可操作,常用于平时本校教师之间的看课测评。

记录学生练习的时间,一般应从学生身体开始运动计时,到运动结束停表,即人动表开,人停表停。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判断是否计为练习时间的情况,此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仅根据学生身体是否在“动”来记录练习时间,例如:当学生处于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的各就位、预备姿势时,虽然身体没动,但也应计为练习时间;当学生完成体操、武术项目中静止用力或平衡类动作时,虽然身体保持静止,但也应计为练习时间;当学生进行跑的练习时,从终点缓慢走回起点一般不计为练习时间,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快走或慢跑回起点,则应计为练习时间;当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时,一般应计为练习时间,但长时间的稍息或军姿站立应当除外。以教学研究或教学评比为目的练习密度测量,一般应当有两人共同完成测量任务。一人负责计取学生练习时间,一人负责在专用表格上记录练习时间、练习内容、测量时间等,以备后期分析研究使用。

2.练习密度的评价

计算出一节课的练习密度后,应根据学生体能、教材内容、场地器材、练习强度和气温等多重因素,对体育课练习密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一般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大于30%,有些内容的练习密度会超过40%,甚至达到50%以上,如健美操、球类等。一般规律是,复习课比新授课的练习密度高一些;球类课练习密度比强度较大的短跑或投掷类练习密度高一些;单双杠等器械体操课的练习密度一般会偏低一些等等。分析一节课练习密度是否适合,应综合考虑到教材内容的性质、课的类型、运动强度等因素,不能单纯以练习密度一项指标评价一节课的整体质量。但是,练习密度客观反映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参与和运动负荷的基本状况,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调控能力,所以,一节好的体育课肯定会有较高并与运动强度相适宜的练习密度。

3.练习密度的调控

一是要着眼于教学设计。体育教师要从课程性质和教学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把练习密度作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切入点。在教学设计时要把练习密度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从练习分组、练习形式、场地器材、课课练等方面寻求提高练习密度的技巧,根据教学活动合理安排练习密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要着力于课堂管理。有研究表明,学生练习密度与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呈正相关。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强,活动调控及时有效,课堂浪费时间就少,学生的练习密度一般会得到提高。体育教师应着力于提高自身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对练习密度的关注度,通过严明课堂纪律,减少队伍调动、加快练习衔接,缩短等待时间等手段,把更多的体育课时间还给学生。

三是要着手于精讲多练。体育课练习密度与教师的讲解、组织调度等时间呈负相关,教师的讲解和组织调度时间过多会造成学生练习密度下降。有些体育教师在常态教学中习惯于长篇大论的讲解或组织教学,唯恐自己讲不清楚,唯恐学生听不明白,使学生较长时间处于静止姿势听讲,这与我们提倡的“精讲多练”原则是相悖的,必须加以扭转。体育教师要在语言运用的技巧上下大功夫,把课堂时间更多地让位于身体练习。

体育教学中提高练习密度的方法有:

增加练习的分组:增加分组可以减少每组学生人数,从而有效提高练习密度。

增加练习的次数:如把某种练习的完成次数从20次提高到30或40次,以达到减少间歇次数,增加练习时间的目的。

增加器材的数量:如由四块技巧垫子增加到六块或八块垫子;由四人一个篮球增加到两人一个篮球;由两人一根跳绳增加至一人一根跳绳等。

改变练习的形式:如把依次轮流练习改为集体同时练习;把有间歇的重复练习改为持续练习;在简单重复练习之间增加循环练习内容;把走回出发点改为慢跑返回出发点等。

压缩讲解的时间:教师尽量把一次性讲解或总结讲评、布置任务等时间压缩至1分钟甚至30秒以内。

减少队伍的调动:备课时精心设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用最简化、最有效的形式进行练习。

4.关于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准确把握练习密度的概念。有个教师把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预计为75%,问他怎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密度,他说这节体育课除了自己的讲解示范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的学生练习,当然可以达到75%的练习密度了,这说明他并没有准确理解练习密度的概念。我们常说的练习密度实际上是一种“个体练习密度”,即某个学生从事练习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比。测量时必须以某个学生为对象,并准确记录其进行练习的时间。如果我们把全体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都计为练习时间,而不考虑某些学生在练习,某些学生在休息等待这一因素,这种练习密度其实是一种“总体练习密度”,它虽然可以反映体育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能力,但却不能准确反映学生个体所承受运动量的大小。

二是如何粗略估算练习密度。体育教师可采用粗略估算的方法对课的练习密度做出大致判断。如,当学生以小组依次练习的形式进行各种身体运动时,如果小组人数为10人, 每人练习时间基本一致,则每个学生在此阶段的练习密度大约为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左右。如果练习形式不变,小组人数调整为五人一组,则练习密度为五分之一,即百分之二十左右。当学生以集体同时练习的形式进行身体运动时,可用练习时间与间隔时间的比例推测练习密度,如练习和间隔时间大致相当,则此阶段的练习密度大约为百分之五十左右。如某段时间内学生一直在持续进行比赛或游戏活动,则此阶段的练习密度为百分之百。

三是练习密度究竟多大合适。美国有个体育课程评价系统被称之为SOFIT,SOFIT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MVPA,意为中等至剧烈程度的身体活动。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门提出,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的MVPA值不应少于全课时间的50%,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课上中等强度以上的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依我们的传统认识,体育课练习密度能达到30%以上就可以了,现在看来,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究竟多大合适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这大于50%的密度要求不一定就是非常合理的量化标准,但它毕竟对我们传统的练习密度概念提出了挑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特别是在当前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学生运动时间不足,强度不够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学生身体可以承受,练习质量有所保证,与运动强度相互适应,与教材特性基本吻合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应该努力追求更大的练习密度。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