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大讲堂 » 一线教师 » 正文

体育课要“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3  浏览次数:390
 

 

一、两个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注重课的练习密度

A教师执教《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为了提高练习密度,他在主教材教学中设计了“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鸭子步”组合练习。主教材结束后,他针对主教材运动负荷的特点,根据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辅教材选用“翻垫比快”游戏。方法:全班同学等分成两组,听口令后,一组学生将小垫子扶起,另一组学生将小垫子翻到。最后看立起来的小垫子多?还是翻到的小垫子多?学生积极参与,满场飞奔,乐此不疲。经教师测定,本课的练习密度是50%,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是25%,平均心率是140次/分钟。

 

 微信图片_20180603180604

分析: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注重课的练习密度”是指,教师设计时注重延长学生在课中的练习时间。在该概念中,“学生在课中的练习时间”易误导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练习密度,而忽视学生学习主教材时身体真正参与部位的练习密度。案例一体现了“注重课的练习密度”的思想。

 

 微信图片_201806031805501

 

A教师预设课的练习密度为49%,平均心率为140次/分钟。经观摩教师测试,本课实际的练习密度是50%,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是25%,上肢与肩带的练习密度为20%,平均心率是140次/分钟。应该说实际和预设的练习密度相差无几,单看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我们可认为A教师基本达成本课预设的练习密度,但是否达成体能目标?本课的体能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及肩带力量”。众所周知,学生的上肢与肩带力量要在一堂课中有所发展,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承受运动负荷的程度是学生的手臂与肩带略有酸痛感。

A教师针对主教材的技术和体能目标设计“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鸭子步”组合练习,这样主教材的练习密度虽上升至25%,但上肢与肩带的练习密度只有20%,因为“鸭子步”主要是下肢运动,所以“上肢与肩带”承受的负荷量并没有增加。相反,“鸭子步”消耗了学生的体能,反而影响了技术的掌握。对于新授课来说,20%的上肢练习密度难以达成本课的体能目标,对此,教师在辅教材组织学生进行“翻垫比快”游戏,虽说“翻垫比快”游戏需要手臂参与练习,但毕竟是下肢和心肺等部位承受较大负荷量。

笔者课后询问了部分学生,学生都反映上肢和肩带不酸痛,但腿部比较难受。由此断定,尽管该课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较高,但由于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不高,换句话说,学生的上肢与肩带承受的负荷量低,导致体能目标(发展上肢与肩带力量)没有达成。

 

 

 微信图片_201806031805562

案例二: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

 

B教师执教《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他针对主教材技术和练习密度小的特点,预设了两种方法,一是在主教材教学中采用“俯撑推手移位+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组合练习,二是辅教材选择“翻垫比快”游戏。但在主教材教学后,他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上肢与肩带的练习密度不够,果断选择“双杠支撑移动”游戏。方法:在保护与帮助下从双杠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本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为25%左右,基本部分上肢与肩带的练习密度为35%,平均心率为130次/分钟。

分析:

“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是指:学生在学习主教材时身体相应部位的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是指,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主教材时身体相应部位的练习时间比例。

在该概念中,教师需要明确两点:

(1)身体相应部位的理解。身体相应部位是指学生学习主教材时主要承受负荷的部位。如立定跳远,主要承受负荷的部位是下肢,单杠和双杠主要承受负荷的部位是上肢与肩带,武术和广播操主要承受负荷的部位是四肢等;

(2)“注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想办法提升身体相关部位的练习时间。二是了解身体相关部位承受负荷量的大小。提高主教材练习密度的前提是,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存在不足,如果主教材练习密度合理,就不需要提高。判断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是否合理不能只看练习密度数字的大小,需要结合主教材的负荷特点、练习强度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因为部分负荷强度大的内容,如短跑等本身就需要小的练习密度。案例二体现了“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的思想。

 

 微信图片_201806031806003

 

本案例的亮点很多,如教师的教学机智、组合练习的采用等等,但最值得点赞的是,他在本课中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众所周知,“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主要是“上肢和肩带”的运动,因此,该教材的“身体相关部位”是“上肢和肩带”。为了提高“上肢与肩带”的练习密度,案例中的“组合练习”和“双杠支撑移动”始终围绕主教材设计,使得学生的上肢和肩带得到较长时间的练习,从而有效地发展了上肢和肩带力量。特别是组合练习,不仅能提高上肢和肩带的练习密度,而且能促进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B教师不仅想办法提高“上肢与肩带”的练习密度,还及时了解“上肢与肩带”承受负荷的程度。他在主教材教学后发现学生的“上肢和肩带”练习密度不足,及时将辅教材内容调整为“双杠支撑移动”,继续增加“上肢和肩带”的练习时间。笔者课后询问了部分学生,他们都说手臂有点酸,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练习密度设计的有效性,说明了本课的体能目标基本达成。

二、思考

对比两个案例,我们直观地发现,这两种观点指导下的设计都能发展学生的体能,但从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指导下的设计更能有效达成课的体能目标。由此可见,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注重课的练习密度”向“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转变。“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既是“注重课的练习密度”的延续与深入,也是有效发展体能的具体体现。当然,我们强调“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并不是排斥“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强度”,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学生承受合理的运动负荷,高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微信图片_201806031806115

 

为了更好地体现“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的思想,我们还需做到以下四点:

 

1.认真分析主教材

教材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就“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而言,教师要着重分析教材是以身体什么部位为主的练习。身体练习内容有很多,如篮球运球、排球传球、足球运球、单杠、双杠、武术、游泳、跨越式跳高、立定跳远、跑步等。虽然这些练习需要全身参与,但身体各部位参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虽然全身参与运动,但主要还是上肢承受负荷量。分析的目的是明确主教材是以身体什么部位为主的练习,为有效设计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提高参考。

 

2.精心制定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目标

练习密度目标是设计和评价课的练习密度的依据,但在教案中,很少有教师书写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目标,笔者翻阅《体育教学》上的教案,虽然每份教案都有预设课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但缺少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导致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为此,笔者建议教案中要预设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这能引导教师围绕主教材的练习密度进行设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3.设计针对“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的内容

“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中的“注重”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想办法提高学习主教材时身体相关部位的练习密度”,而要提高身体相关部位的练习密度需教师设计针对性的内容。笔者以为针对性的内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设计的练习要针对主教材的技术,如案例二中的组合练习与主教材技术高度相关,因此该组合练习既能巩固技术,又能发展“上肢和肩带力量”。二是选择的辅教材要针对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如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小,则辅教材要针对性地选择专项性练习,以提高学习主教材相关身体部分的练习密度,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能。当然,有些主教材本身强度大,不能进行长时间练习。这一点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

 

4. 从课的层面“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

“注重课的练习密度”容易产生误导,“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是针对该问题提出来的。其实,“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不是不注重准备活动、辅教材和结束部分的练习密度,而是要突出主教材练习密度的核心地位,防止走入追求练习密度的形式化误区。实际上,“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不能局限于主教材部分,而要落实到整堂课。如在准备部分,教师要围绕相关身体部位设计较低负荷的集体练习让学生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在主教材部分,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增强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在辅教材部分,教师要根据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程度选择内容。在结束部分,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放松,以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