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 正文

新华社鼓励体育单招:运动员升学路径将更清晰,体育考生就业出路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6  浏览次数:23
    11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参与业界简称的“体育单招”的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21所,创下历史新高。这项目前涉及4万多名专业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的考试,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


1.体育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重要途径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体育单招是特殊类型招生的一种,也是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的一部分。体育单招政策自1986年实施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专业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关系到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
    根据《管理办法》,体育单招由文化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组成,报名考生须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资格。其中,文化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实施,体育专项考试采用全国统考和分区统考方式进行,由国家体育总局委托有关院校组织。


    据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教授介绍,从1986年至今,参加体育单招的院校由6所增至121所,报名考生从几百人增至4万多人,录取人数从154人增至约1.5万人。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共录取12000余人,占录取总人数的82.7%;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共录取2600余人,占录取总人数的17.3%。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单招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都是在1985年出台的,1986年开始实施,但两者有着明显区别。首先,体育单招政策的出发点是解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塔基”人才的升学出路、培养教练员和体育老师,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瞄准的是通过体教结合的方式培养“体、学双优”的高水平竞技人才参加国际重大体育比赛,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其次,基于专业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训练、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考虑,体育单招的文化课考试采用单独命题的方式,只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4门,比普通高考的难度低,这也是“单招”提法的由来。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文化考试纳入了普通高考,只有其中少部分人在达到高校对运动水平的较高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参加体育单招的文化课考试。
    第三,从招生规模上看,目前体育单招每年涉及考生总数在4万人左右,录取人数在1.5万人左右,涉及60多个体育项目。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项目和人数规模都要小得多,每年录取人数只有1000多人,只涉及十几个体育项目。
    第四,参与体育单招的高校数量比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少,其中知名院校的比例也较低;参与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高校数量较多,2020年有283所,其中知名院校的比例很高。


    相关负责人说:“参与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院校有少部分是交叉和重叠的。虽然两者在考试和招生办法上有所不同,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对这两类学生入校后的训练、参赛、日常管理往往是合在一处的。”
    据胡向东分析,之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愿意参与体育单招,跟高校弘扬校园体育文化、通过运动队为校争光的需求有较大关系。总体来看,通过体育单招进入高校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出路还是比较宽的。首先,由于这些学生身体素质突出并且经过了大学4年的系统培养,他们很受武警部队和人民警察等单位的青睐。第二,他们中有很多人去了大、中、小学做体育教师,或者投身近几年社会上蓬勃发展的体育培训机构。另外,也有很多单位和企业的工会愿意招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


2.多措并举提升考试公信力
    相关负责人说,在过去30多年中,体育单招的招生考试工作越来越公开、透明、规范。起初,招生的只有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在内的几所体育类院校,文化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都是由相关院校自主命题、自主测试。
    后来,文化课考试经历了由科教司委托高校命题到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的变迁,体育专项考试也由原来的“校考”逐步演变为“统考”。现在,体育专项考试使用统一的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从考官库统一选派考官,并建立考官库黑名单,对出现违规情况的考官永不再用。
    以2021年为例,只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5个项目因人数多,在全国分5个考点分区统一考试,其余项目均为全国单设1个考点进行考试。考试承办高校由国家体育总局考察后确定,主要由15所专业体育院校承办。此外,在报名审核、录取办法、信息公开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教育系统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已经实现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公示,从而有效规避了泄题风险,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体育专项考试则继续推进智慧考场建设,确保考试流程管理、考生编排考场分配、成绩处理全流程的公开化,实现考试数据信息的充分共享,提高考试的信息化水平。
    对定量测试项目,通过相应的电子设备对成绩进行测量;对定性测试项目,依照“三随机”原则,现场随机分配考评员、考生和场地,尽可能避免“人情分”;从考生检录到考试结束离场全程录音录像。


    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单招考试公平性和科学性,体育总局在体育单招考试中引入外部监督,委托专业的教育评估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对考试进行第三方监督和评估,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专项测试的监督力度。
    胡向东说,相对于文化类考试而言,体育类考试属于技能型考试,具有测试条件要求特殊、测试项目种类较多、测评时间短和结果难以追溯等特点。一些体育类考试项目只需十几秒就可以完成,容易作弊。鉴于体育单招的特点和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一直致力于全国统一测试的试点探索,而引入第三方监督是从制度上保证体育单招科学、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举措。
    经过4年的实践,胡向东透露,在每年的监督评估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是测试标准方面的不足或者说漏洞,比如某一项目中子项的测试时间分配需要细化;
    第二是测试条件方面的不足或不均衡,如篮、排、足等大项目考试人多,分区统考,那么各区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的均衡性就很重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测试考官的监督评估,比如主观性小项目(体操、跳水、大球的比赛环节等),考官座位的摆放(必须保持间隔)、是否存在违规交流、手机管理等,都曾发现问题或隐患。胡向东说,监评机构每年都会提出整改建议,现在情况越来越好。

3.新时期的新挑战
    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我国教育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单招考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近出台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会对体育单招产生一些关联影响。另一方面,体育单招考生数量的累增和录取率的下降也值得注意和研究。
    9月24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门槛进一步提高。从2024年开始,具有一级运动员及以上资质才能报考,而从2027年开始报名门槛将提升到全国比赛前八名的获得者。此外,从2024年开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的体育专项统考也将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实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很可能会引起体育单招考生数量增加、来源更多样、技术水平更高、参与体育单招高校数量进一步增加等连锁反应,对考试公平性、科学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单招对年龄的限制相对宽松,落榜的考生逐年累增,在招生计划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录取率逐年下降,目前只有30%多。此外,学生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问题也比较严重。
    相关负责人说:“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继续完善体育专项统考工作、提高考试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要改进体育类升学考试中违纪作弊行为和兴奋剂违规结果管理工作。我们要继续强化考试纪律,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更严格、规范的处罚。结合当前体育类升学考试中的兴奋剂问题,我们将会同教育部门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可操作性更强的结果管理规则和程序。”
    体育类招生政策专业性较强,有些考生会出现因为填报志愿时定位不准确而考不上理想学校的情况。此外,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报名重叠的情况也给实际工作造成了一些不便。相关负责人说,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将对体育类招生加强研究,探索更加科学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同时协调好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进一步理顺两种升学渠道的关系,也为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构建更加有效的机制。


    “以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路径会更加清晰。相关负责人说,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单招出现过一些问题,业内也曾有过关于是否应当保留这一政策的探讨。从中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看,专业队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主流,他们中的极少数人成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而大多数人成为“塔基”。
    对于这些基层运动员而言,体育单招政策是解决他们的升学和未来出路的重要保障。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单招政策是落实这一文件的重要抓手,国家体育总局未来将进一步把这项政策实施好、执行好。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