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 正文

整体谋划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2  浏览次数: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按照这一要求,教育系统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体育设施、教师队伍、质量标准、体质健康测试、校园足球、督导评估等多环节入手,加强整体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改革力度,取得初步成效。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开足上好体育课。一是增加体育课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3-6年级体育课从每周3节增加至4节、高中从每周2节增加至3节,要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二是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课标开展教学,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使学校办学各具特色,让每个学生身心得以锻炼,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
  建立各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制订学生运动技能教学指导纲要,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体操等7个运动项目的普及。
  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推行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把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设施器材配备纳入新一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中,重点满足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加大体育教师补充和培训力度。一是加大农村体育教师补充力度,在“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增大体育教育专业规模,在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中单列体育教师专项,鼓励体育教师“走教”。二是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拓宽培训渠道。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健康测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
  完善测试标准、保证测试质量。一是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要求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健康标准测试,为改进体育教学提供依据。二是加强测试人员培训和测试过程管理,保障数据真实可靠。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测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
  充分运用测试结果。一是要求学校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公布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学生个人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和家长。二是要求县级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并逐级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三是教育部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进行现场复核,客观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校园体育管理制度
  加强标准建设,开展质量监测。一是制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对高校体育工作规划、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等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将体育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学科,先行启动全国监测。委托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制定指标体系、研发监测工具、分层抽样测试、发布监测结果。
实施专项督导,强化评估问责。一是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和重点地区挂牌督导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督查各地落实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情况。二是每年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将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