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更是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解决学生体质突出问题的战略工程。《意见》明确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并专门针对体育竞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指导。
一、充分认识体育竞赛工作的育人意义和价值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体育竞赛既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学校体育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和引领效应。开展体育竞赛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推动德育、智育、美育、劳育融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竞赛是发现、培养、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体育竞赛深度融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既能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主战场和主渠道作用,又能有效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通过体育竞赛,能推动形成更开放、更协同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苗子,为我国体育事业输送坚实可靠的后备人才。
体育竞赛是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体育竞赛不仅是学生展现体能与技术的舞台,更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体育精神、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以学生体育赛事为平台,能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风貌与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深刻体悟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的文化力量,并内化为坚定的价值追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深刻领悟《意见》对体育竞赛工作的新要求
坚持“以赛育人”。《意见》不仅在总体要求中提出“以体育人”,更在具体任务中要求“以赛育人”,深刻表明了学生体育竞赛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进一步发挥学生体育竞技的综合育人价值,坚持正确育人方向,将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做到“面向人人”。《意见》明确要求“到2027年,面向人人的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普遍开展”,明确提出“确保每个学生经常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对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牵引作用提出了基本要求。必须增强体育竞赛的带动性,持续扩大赛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覆盖面,带动每个学生都能加强日常体育锻炼、积极参与体育竞赛活动,让孩子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并让每一位体育人才都能真正“人尽其才”。
加强“体系构建”。《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体育竞赛体系”,不仅是确保实现“到2035年,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任务,更是推动体育竞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好普及和提高,分层开展、衔接贯通各级各类赛事,畅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增强体育竞赛的育人力;必须统筹好数量和质量,加强赛事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品牌赛事,打造精品运动项目,增强体育竞赛的牵引力;必须统筹好规范和活力,健全竞赛组织标准,创新多元办赛形式,推进国际交流互鉴,增强体育竞赛的影响力。
三、进一步提升体育竞赛工作水平
要强化育人导向。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学生体育竞赛全过程,深入挖掘体育竞赛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树立规矩意识,推动“五育”融合;推进思政教育与学生体育赛事深度融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学生体育竞赛与红色基因传承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强化校园体育赛事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搏精神。
要完善竞赛体系。构建面向人人、定位清晰、层级分明、衔接有序、优质高效的体育竞赛体系;丰富体育竞赛运动项目,科学设计和划分学生体育竞赛组别,推进大中小各学段体育竞赛一体化发展,不断推广普及校园体育赛事;举办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和单项运动全国联赛,做强以校园足球为龙头的校园“三大球”赛事,办好足球四级联赛,推动高校足球赛事更加“火热”,开展游泳、田径等各类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探索新兴赛事项目,不断做精全国品牌赛事;做好区域体育竞赛组织,探索“以赛塑城、以城促赛”新模式,增强竞赛发展动能,不断畅通区域选拔赛事;遵循体育人才成长规律,不断畅通体育人才纵向升学通道和横向专业发展通道。
要带动日常锻炼。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带练,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机制,深化教育和体育在学生体育竞赛中的目标融合、体系融合、资源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更加活跃的日常体育锻炼氛围;进一步完善竞赛牵引机制,以全国性学生体育竞赛为主要抓手,积极带动地方及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赛事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形成“勤教、勤练、勤赛”的日常体育锻炼环境;进一步完善学生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探索将体育训练竞赛纳入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形成更加重视日常体育锻炼的评价导向。
要做好对外交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规范国际学生体育赛事管理,主动申办、积极参加国际学生体育赛事,持续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学生体育交流互鉴平台,开拓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国际赛事组团备战参赛工作水平,更好实现竞技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深度参与国际学生体育治理,扎实履行好亚洲大体联、亚洲中体联秘书处职责,持续选派精干力量到国际组织中任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要加强组织保障。严格赛风赛纪,强化学生体育竞赛全过程监管,公平、公正组织各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增强数字赋能,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训练、赛事分析、选材育才等方面的场景应用,提升学生训练竞赛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强化简约、安全、精彩办赛,优化体育竞赛组织流程,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做好教育引导、安全保障、风险防范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就没有远大发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生体协将把握机遇,强化担当,落实各项重点任务,为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