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 正文

踢球升学两不误 小运动创造学生美好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7  浏览次数:30
 


        “踩球、拉球、拨球、跨球、运球……”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畅享足球运动的快乐,并在足球及其他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

 

 

 

在珊瑚鲁能小学校长刘君看来,保证每天一至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途径,孩子们可以在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中得到全面健康成长。

 

为破解学生体质健康困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过去的一年里创新举措,以发展足球和保护学生视力作为撬动学生体质健康的支点,一方面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扎实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一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这也让扩大足球人口的理想照进现实。

 

2014年11月26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几年来,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师资、场地建设、经费等保障条件不断提高,不仅构建起了“1+N”的校园足球政策制度体系,也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学体系、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

 

2019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由24126所增加到27059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由137个增加到160个,“满天星”训练营由47个增加到80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由2018年的152所增加至181所。

 

在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下,校园足球扎实做到扩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师资队伍抓培训、提高质量抓标准、保障条件抓短板、加强管理抓协同、扩大视野抓交流等“七抓”,使其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短缺是制约普及推广提高的瓶颈问题。为此,教育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5年来,国家和地方累计培训达35万人。

 

近年来,校园足球在推动特色学校深入开展校内班级联赛和年级竞赛的基础上,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形成了“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竞赛格局。

 

踢球会不会影响孩子升学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在校园足球人才成才发展通道建立后,“踢球升学两不误”已是寻常事,甚至出现了踢球孩子学习成绩优于普通学生的现象。

 

我国足球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踢球的人太少,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只有让更多的孩子投身到足球活动中,才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苗子”已成为校园足球的价值追求。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一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扩大足球人口的校园足球理想照进现实。

 

2016年至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显示,校园足球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而且体质健康的优良率和达标率均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学生。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更多的校园体育项目如校园篮球、校园排球、校园网球、校园游泳、校园武术等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数以亿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享受体育的乐趣中,增强了体质、完善了人格、锤炼了意志。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