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体育文化 » 校园体育人物 » 正文

郑兵——宝塔山下的指路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1  浏览次数:413

   1987年那个秋天的延大在记忆里已经模糊了样子,似乎有漫天的黄沙刮的人睁不开眼,似乎有土坯地的操场简陋的不适合体育训练,似乎还有来自我心底的对于前途的迷茫。可三十多年过去了,记忆模糊了当初的场景,却留给了我一生难忘的初为人师的喜悦。后来我才知道,那样平常的一个午后便是我和延大三十年故事的开始。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统招分配的大潮中,我以一名体育教师的身份从西安远赴革命圣地延安,这在我心里颇有“知青”的情怀。可当我满怀期待的站在延安大学医学系的操场,也就是简陋的土坯地上时,革命老区的艰苦教学环境还是吓到了青年的我。教课头几年,匮乏的运动器材,简陋的运动场地,20多人的班级授课,也要几番交换才能使全部同学练习到教授的体育技能。硬件设施的差距还勉强可以应付,但遇上大风天一风刮过,满面黄沙,满裤子黄土,有时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才最让人头疼。可那时即使条件再艰苦,也没想过要离开,看着一张张天真求知的脸,我总是打心底里心疼他们。每到周末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带着学生到家里改善伙食,亲自下厨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帮他们洗衣服,询问他们关于学习和生活的近况,每每这时总有孩子的真情流露让我红了眼眶。现在每逢过节收到学生的短信,远隔千里,漂洋过海的问候,都让我无悔我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扎根在了延安。
   1998年合并回本校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延大已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土坯地的简陋操场已经是现在能看到的田径场了,漫天黄沙的记忆也已经被窑洞广场一排排窑洞所取代,大学体育也已经成为体育专业并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健美操、田径赛事等在大运会和众多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也使延大整体的体育水平在省内有所闻名。而我个人再站在讲台上也褪去了当年的青涩,有了一份三十年磨砺的沉稳和成熟。从一个体育教师到今天体育学院的院长,是荣誉也是挑战,我深切感受到我肩上的责任和重担。如果说之前是自己一个人在艰难的爬坡,现在则是和体育学院的全体教师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服务学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习主席这样说过,十五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二十二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段话我印象深刻,三十年前来到延大,我青涩、莽撞;三十年里留在延大,我已经有了深入的教学认知,并充满自信和斗志。这三十年对于体育教育我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想法,如果说最初是始于奉献,那么中途便是不问结果的坚持,现在三十年过去了,我已将最初的奉献和坚持内化为了热爱。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永远不息的体育。学生、体育、教师职业教会我三点:首先,一个好的体育教师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身体力行,要融入到学生当中,不仅要教会他们运动技能,更应该身正为范的传授给他们体育运动的精神——战胜自己,永不放弃。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自身的术业专攻。突破以往大众对体育教师的偏颇印象,真正做到有知识储备,有专业技能。最后,也是我个人最看重的一点,我们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教育,体育不单单拘泥于外部体能,更应该深入到学生心里去,将体育与健康和终身发展有机结合。
   延大将成为现代化的一流高校,而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化所要求的“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像最初的情怀那样奋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校园体育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