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赛事训练 » 运动训练 » 正文

啦啦操专项课程学习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01  浏览次数:80
      经过第五、第六两周的技术课程学习和啦啦队理论课程学习,我们对犹他大学啦啦队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的训练方式以及啦啦队的组织、运营、宣传模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比我国啦啦队项目开展现状,结合我国啦啦队训练实际情况有以下分析。
      犹他大学啦啦队包含了技巧啦啦、舞蹈啦啦、仪仗旗队、吉祥物,阵容庞大,总人数超过60人 ,由主教练jamie负责制定队伍全年的经费预算、宣传计划、活动计划和训练计划,而技巧啦啦队、舞蹈啦啦队、旗队各有一名学校聘任的助理教练具体落实各项计划。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xmdt_vsb4C36268.png 
      犹他大学啦啦队主教练jamie从本周开始给中国啦啦队教练团开始单独授课技巧和舞蹈技术课程,啦啦操教练员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大学和中学,从事技巧和舞蹈项目训练的人数约各占一半,每个人对项目的理解、认识和训练经验都不尽相同。有经验丰富的技巧、舞蹈啦啦国际级裁判员,也有长期从事技巧或舞蹈啦啦训练的一线教练员。技巧啦啦操的训练是团队练习,要求全员参与,我们20人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技术能力自由结组组成5个4人托举小组。犹他大学啦啦队技巧助理教练Stephanie、Stephen和技巧啦啦队队长在了解我们的基本情况后从“肩位托举”开始进行教学,一项一项加难:电梯上肩位、摇篮接(下法)、滚筒(过渡)、转体360摇篮接(下法)、篮抛及辅助练习方法等,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技术要领,大家认真观看示范动作后立刻表现出了对新知识的向往,热情高涨的探讨技术并参与练习,互帮互助,进步很快。新搭托举组尽所能尝试、体会新的动作,找出动作失误的原因,不仅在逐步积累教学训练经验,更是在合作进步中感受技巧啦啦带给我们的无穷的团队感和归属感。
xmdt_vsb4C36733.png
      舞蹈啦啦的第一次课程安排在6:00-8:00am,大家的身体还没有苏醒便已经来到jon M.Huntsman Center跟随Jamie进行早训,30分钟的热身组合包含了姿态、柔韧和力量练习等内容,其中姿态练习有芭蕾手位练习与脚位练习;柔韧练习有头颈肩、胸腰、上下肢的拉伸;力量练习主要是腰腹部核心的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练习。整个套路编排合理,它简单易学,对称协调而且变化多样。从慢到快、从静到动、从下到上、从柔韧到力量转换流畅,强度适中,非常适合推广应用。Jamie告诉我们,舞蹈啦啦的热身的套路结构基本不做变化,学生在学会这个套动作后,就可以把精力专注于提高技术动作的水平上,当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后在不改变套路结构的基础上把动作幅度和难度加大。在主要训练内容的过程中,jamie还多次强调了我们以往训练过程中常常忽视的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以及小关节处韧带拉伸,并且详细地解释了其重要性。对比我国国内啦啦队的训练情况,我们的热身套路在形式上相对简单,一般的热身就是跑步、跳操、做游戏等,在做完热身后还有花很多的时间去压肩、压腿、压胸腰等。jamie创编的热身套路则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在30分钟内不仅可以起到热身作用,而且对舞蹈啦啦队员的专业提高会很有帮助,热身和提高专业技术一举两得,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作为啦啦队项目而言,社交媒体是项目团队的展示平台,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平台看到自己的成长,展示团队的训练及赛事成果。同时也能让所有关注这个项目团队的粉丝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团队的进步。当团队受到关注的同时,所有人都会更注意维护团队的形象,进而使团队凝聚力得到提高。在我们身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社交媒体上与这个世界保持沟通,我们关注在这个丰富多样的媒体世界,却忽视了它所带给我们的强大的力量与作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各有不同,但所产生的影响力却如出一辙。
xmdt_vsb4C361522.png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微信或QQ上看到众多的项目消息,无论是比赛、表演、招募以及宣传,但实际产生的作用却收效甚微,大部分的受众者都来自于项目团体,而更多的普通人群可能并不关注甚至无法了解到项目消息,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媒体消息的内容过于专注在竞技本身,而忽视了啦啦队项目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国内的项目活动较少且形式单一,更多的项目人群都专注在竞技赛事上,追求更高的运动成绩,而忽视了项目文化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刷屏的灌压式媒体轰炸也是让很多人群较为反感的一种宣传方式,此类方式让人们无法正常了解到更多的有效信息,甚至让人们错过原本想要关注的内容,最后被屏蔽或拉黑的例子屡见不鲜。在社交媒体的运用中,也许我们应该更关注啦啦队项目在生活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思考一些利于更多受众者易于参与的活动,在社交媒体的设计上更注重人群的需求,内容细致和专业,结合宣传需要适度的发布信息,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并乐于接受信息,让更多人参与或转发项目消息以此扩散给更多的人群,也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啦啦队项目并有兴趣参与进来。啦啦队项目在国内的认知度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交媒体将运动项目甚至运动品牌推广到更大的认知平台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撰稿:
李茜 (广东番禺中学) 
汤展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李琪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李明 (长治学院) 
车磊 (北京大学)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赛事训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