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 » 正文

今天“党代表通道”上,这两位教育界党代表的故事打动人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7  浏览次数:1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22日胜利闭幕。闭幕会结束后,举行了“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其中,刘秀祥、杨浪浪两位教育界党代表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刘秀祥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
微信图片_20221031103103
 

    大家好,我叫刘秀祥。是来自贵州省的一名乡村教师,也是2008年“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帮助大山里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工作十年了,我有幸见证和参与到了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亲们都摆脱了贫困,孩子们在大山深处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我坚信,向上的成长需要从向下的扎根开始。我将继续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代表答问,人民日报记者:
    十几年前您一手拉着在身后跟着的母亲,一手将巨大的编织袋拥在身前,“带母求学”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那个时候您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为什么在大学毕业之后您又重回大山?您帮助了很多大山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对于未来,您又是如何设想的?



    “刘秀祥代表:我的成长道路要特殊一些。因为在我4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我从小就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走出大山,把我母亲的病治好,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2008年我考上了山东的大学,我就带着母亲到了山东。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大学毕业,我留在了山东工作。当时有许多企业给出了高薪,最高的给到了年薪55万。其实当年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和母亲在外面有吃有穿,我就把多余的钱寄回老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但是没多久,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资助的三个弟弟妹妹其中的一个妹妹从老家打来电话,她告诉我“不读书了”,无论我怎样劝说都没有用。作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我而言,深切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而当时我的家乡望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许多百姓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愿意送孩子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所以那个时候我决定一定要回到家乡去从事教育,想结合自身的经历去引导孩子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我在想,只要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觉得就足够了。

    回到家乡后,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地自卑和迷茫。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读书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很多孩子初三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或者早早地结婚生子。于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孩子们,除了上课之外,我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励志演讲,去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到周末的时候也会分批次带孩子们到家里面去,亲自做饭给他们吃。目的是想让他们改善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同时,在课余时间,周末和假期都是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四处劝学,希望他们能够来到学校读书。但是一路也吃了不少的闭门羹,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十年来,虽然摩托车骑坏了8辆,但是非常地欣慰。经过努力,这些年我们将1800多名孩子重新劝返回到了校园,我们还牵线资助了贫困学生4200多人。

    十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家乡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全县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环境应该就是学校。2012年,我们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但是2022年,我们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望谟县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彻底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我非常地高兴,因为这些年我们培养的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又重回到大山。我们一起建设和发展大山,“助学走乡村”从最初的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关于未来的设想,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让我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我将继续扎根乡村教育。我现在的梦想是,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有更好的未来,希望在大山深处也可以打造教育的高地。我更希望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对山区的教育和山区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关注。回去后,我也会第一时间把这次大会的精神向老师和学生们进行宣传,在工作当中也会贯彻落实好大会的精神。

    一路走来,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跟广大乡村教师一起奋斗。我愿意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也借此机会,希望大家把之前“背母上大学”的我忘掉,我现在就是一名大山深处普通的教师。



杨浪浪
重庆市人民小学
党委书记 校长
微信图片_20221031111756
    大家好,我叫杨浪浪,是一名来自重庆市基础教育战线的普通党员。我所在的学校名字叫重庆市人民小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里提到,“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搞基础教育当小学老师的,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扣好孩子们身上的第一颗扣子。孩子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了,这孩子的一生就会朴素、工整、端端正正的了。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一线老师,这次能够当选为党代表,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聆听总书记作的报告,感觉到无比激动和振奋。我一定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党的信任和嘱托。

    代表答问,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请问您对此有什么样的思考?



   “杨浪浪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经常有很多人,也有很多家长问我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你觉得什么是好的教育?另外伴随而来的就是怎么样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问得多了,我真的在想人生真的有起跑线吗?如果有起跑线的话,它在哪里?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孩子,给孩子正面、积极、向上的一生?

    我想,今天送三个词给大家。这三个词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孩子都能背,我们的家长也耳熟能详。但是我希望他们不只能背,还能落实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那就是:好奇、勇敢、责任。要让孩子永远好奇,好奇是探索的发动机,是学习的内驱力。要培养孩子勇敢,要有点冒险精神。人一生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多的是,不要躲、不要怕。我们也不是每件事都能干成,但是不要轻易说放弃。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赋予他一些责任,让他们上学和放学自己背书包,这不会影响他们长个子。所以,我们让孩子小时候把自己的事能做好,长大他才有可能担得起更大的责任。

    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立德要从这些日常的点滴做起。我想如果在这样的跑道,从这样的起跑线出发,无论他跑到哪里都是有价值的。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我们重庆市人民小学是1945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在太行山麓,后来跟随刘邓大军一路南下迁建到了重庆,我们血液里最宝贵的就是红色基因。70多年来,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里,只要奏国歌、升国旗,老师和孩子们无论在哪个角落、手里在干着什么事,他们都会起立、敬礼、行礼。我们充分利用重庆本地的红色资源,加强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从教师的书本中上到孩子的心窝窝,立德就要从小抓起,要培根铸魂。

    我们这些年还做了很多,特别是我们要用这种红色的传统、革命的精神和优质的教育教学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校和师生。这些年我们党委带头、党员示范、支部对口,我们走进农村,去到了重庆最偏远的山区和库区,帮扶了100多所乡村的学校。其中,我们帮扶时间最长的垫江县五洞镇小学,我和我的老师们在这条260多公里的路上已经走了二十多年。我想这条路我还要走下去,我会走到我走不动为止。

    大家都很关心教育,教育的日常实践其实都是非常细小、琐碎和平凡的,但是教育要为国家、为民族、为将来计深远。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光荣的党代表,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和责任,要赶紧把二十大的精神带回去,把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我们教育的期许带到老师和孩子们身边去。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我们一起加油,再上新征程、再有新作为,为实现我们教育人的最大的人生价值继续努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